close

午飯過後看到了這篇合一的分享.覺得很有趣!

未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行為之前,是不斷的在責怪所有來到身邊的人事物

開始覺察自己的行為情緒時,從責怪開始轉向接受所有的人事物都因我內在而起

完全的臣服於接受~越是去經驗,越是去放下,越是感到內在擁有的愛與安全

完全的順應著流走.

 

 

問題:覺醒有什麼重要性,覺醒的人與未覺醒的人的生活有什麼差別?

 

Bhagavan:受苦來自於內在世界的思想與感知,而痛苦來自於外在因素。

 

做一個簡單的練習,閉上你的眼睛一會,當你的思想流過時,就是觀照你的思想。你可能注意到你的思想持續地在過去與未來中。你可能有你明天需要做的任務,你將穿什麼衣服,你最近的對話的思想。

 

思想來來去去,有時空談與怪異,但是一直是不停息的。頭腦持續地創造思想,投射思想,使你保持忙碌。它需要持續地思考,以使自己永久存在與完整。

 

這是個古老的頭腦,它流過每個人。你與古老頭腦是完全合一的,並且被它為你創造出的任何景象與目標所帶走與保持忙碌。持續地似乎有某些事情你需要去做,知道,或追求。但是在內在,你覺得你應該經驗到平靜、喜悅、愛、較少的憎恨、較少的罪惡感…等等。

 

在這一切的衝突中,你無法如實地經驗真實,在掙扎中沒有自由,未覺醒的人在持續的在掙扎與受苦中。請記住,在此應該沒有批判,這就是它的方式。

 

另一方面,當覺醒的人如實地經驗當下時,當他聆聽時,他就是聆聽,當他飲食時,他就是飲食。他在當下全然地覺知,他完全清醒。

 

當覺醒的人在吃蘋果時,他就是享受著蘋果,不像未覺醒的人,他不會想著,「我應該削去這蘋果的皮。」或「這蘋果不是很甜,我不會再買這種類的蘋果了。」或「我無法相信它這麼昂貴,我記得當蘋果一磅只有25分時。」他不在過去或未來,他就是經驗著蘋果。

 

你可能想知道是否覺醒的人曾經思考或計畫他的未來。是的,他會,但是當他制訂計畫時,他不會被過程帶走,他不會懷疑他的決定或對他的決定感到掙扎,如未覺醒的人所做的般,因為害怕犯錯,而持續地猶豫或改變他的計畫。

 

另一個例子時,當覺醒的人有挫折時,他覺知與經驗到它。他不會因為不喜歡挫折,而試圖去改變內容,或使它停止。他如實地經驗它,透過全然的覺知,挫折就會轉化為喜悅。他沒有經驗到痛苦或受苦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eet Ang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